凌晨3点,张先生的呼噜声像一台忽高忽低的破旧发动机,突然戛然而止。几十秒后,一声急促的吸气声伴随胸腔的剧烈起伏,打破了寂静——这样的循环,每晚在他身上重复上百次。
一年后,这位38岁、从不抽烟喝酒的“健康人士”,被确诊为高压合并早期心肌缺血。而元凶,正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
隐匿的普遍性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0岁以上人群OSA患病率高达23.6%,其中60%以上的人从未就医。
国际睡眠疾病分类指出,每晚呼吸暂停超过30次(即每小时≥5次),即可诊断为OSA,其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3倍。
呼吸暂停时,血氧饱和度可骤降至80%以下(正常值>95%),相当于持续处于高原缺氧环境。
缺氧触发血压飙升:研究显示,OSA患者夜间血压波动幅度可达40~50mmHg,远超健康人群的10~15mmHg。
通过以下特征初步判断:
声音不规则、时有中断(间隔>10秒),伴随白天嗜睡(如开会、开车时无法克制地打盹)。
男性、肥胖(BMI>25)、颈围>40cm;
长期饮酒、下颌后缩;
已确诊高血压或糖尿病。
侧卧睡眠:简单却有效,可减少舌后坠引发的呼吸道堵塞。数据表明,侧卧能使轻度OSA患者的呼吸暂停指数下降50%。
减重5%:研究发现,体重减少5%~10%,OSA严重程度可降低30%以上。
戒酒控烟:酒精会松弛咽喉肌肉,加重阻塞;吸烟则刺激呼吸道水肿,使通气量下降。
口腔矫治器:适用于轻中度OSA,通过前移下颌扩大气道,有效率可达60%~70%。
呼吸机(CPAP):中重度OSA的一线治疗,通过气流支撑气道,使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降低40%。
OSA的损害贯穿全身:
若您或家人符合高危特征,建议尽快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医院或居家便携设备均可)。毕竟,治愈OSA的意义远不止告别呼噜——它是对心、脑、肾的长期投资,更是对生命质量的深度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