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健康(体检)广场LOGO
工作日 07:30-16:30
 
当前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健康体检知识 | 详细

为什么会长肠息肉?

发表时间: 2025-01-10 09:21:12 PV 7962 次
 
TAG标签:    健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摄图网_327115368_人类消化系统 3D 结肠镜检查程序插图诊断器官监视器息肉动画药品结肠炎解剖学乐器讨论(企业商用).jpg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数据显示,我国每5分钟就有1人死于肠癌,绝大多数人一经诊断就是中晚期。更可怕的是,肠癌的发病人群已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我国的肠癌发病年龄约为48岁。因此,肠道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肠道健康也越来越受重视。90%以上的肠癌由肠息肉演变而来,肠息肉是肠癌的最大来源。因此尽早发现肠息肉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才可能将肠癌扼杀在摇篮。


!
肠息肉


肠息肉是指高出肠黏膜的局部隆起性病变。凡是从肠黏膜表面凸向肠腔内的肿块,在未明确病理性质前都统称为肠息肉,多见于结肠和直肠,越接近盲肠则越少见。


根据病理特征,肠息肉可分为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和其他类型的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最常见,也最危险,它的癌变率为2.9%~9.4%,进展成恶性肿瘤的风险是其他类型息肉的2.9倍,50%~70%的肠癌都来源于此。其他类型的息肉也有一定的癌变风险,且息肉越大,癌变的可能性越高。


!
为什么会长肠息


1. 饮食性因素

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性饮食者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2. 胆汁代谢紊乱

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以及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胆汁的流向和排出时间发生改变,大肠内胆汁酸的含量增加。 


3. 遗传因素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同样,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成员发生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另外,家族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第5对染色体长臂内一种被称为APC的等位抑癌基因的功能丧失和缺如有关。正常情况下,该等位基因需要同时发挥作用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当该基因出现缺如或发生突变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消失,从而发生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病和癌变。


4. 肠道炎性疾病

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是导致炎症性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最多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肠道血吸虫和肠结核等,也见于结肠手术后吻合口部位。


6. 其他疾病

免疫功能低下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术、癌症放疗患者及肥胖人群的发生率较高。2型糖尿病女性与非糖尿病女性比较,其发生结直肠腺瘤的风险增加80%。


7. 年龄

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好发年龄多为中老年,五六十岁以上结肠息肉的发病率会大大提高,其中男性发病率比女性更高一点。


!
肠息肉早诊断


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肠镜下从大体形状上大致可以判断息肉的良恶性:


一般来说,带蒂的、直径小于2cm、表面光滑、镜子推动活动度好的常常是良性的。


而黏膜下扁平的,直径较大(大于2cm),表面有出血、溃疡,镜子推动活动度差的往往往是恶性的机会较大。


肠镜下只能根据息肉的形态作出大概而模糊的诊断,正确的处理是将息肉完整切除送病理检查,以最终判定息肉的性质。病理结果才是息肉诊断的“金标准”。


!
肠息肉规范治疗


一般情况下,一旦发现肠息肉,应尽早在肠镜下切除,这是预防结直肠癌最直接且最有效的手段。定期肠镜检查和早期息肉切除可使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降低46%,死亡率降低88%。


切除肠息肉后应定期复查,及时发现新的病变和局部复发情况并处理。复查以肠镜检查为主。



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963558

上一篇   别再错了!你以为的休息,正让气血偷偷溜走
下一篇   别再这么吃了!三种习惯正疯狂伤害肝脏,肝癌或已悄悄靠近
 
 
最新公告| 公司介绍 | 专家团队 | 合作网站 | 企业邮箱 | 赣ICP备13007198号-1
江西中科健康体检中心@版权所有    赣公网安备 36010202000308号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12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