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医理论中,热射病归属于 “暑温”“中暑” 范畴,是暑热之邪侵袭人体引发的急危重症。
热射病对人体的损害是全身性的。在中枢神经系统方面,高温会导致大脑细胞水肿、坏死,患者即便经救治存活,也可能遗留长期的认知障碍,如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甚至无法独立完成简单的日常事务;语言功能受损,出现表达不清、理解困难;肢体运动不协调,行走不稳,严重影响生活自理能力。
在心血管系统方面,持续的高温会使心脏负荷剧增,可能引发心肌损伤、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威胁患者生命。呼吸系统则可能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导致呼吸功能衰竭,需要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肾脏也难以承受高温的 “暴击”,热射病会引发急性肾损伤,患者出现少尿、无尿等症状,严重时需要进行透析治疗,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衰竭,需长期与病痛相伴。此外,热射病还会引起肝脏功能受损,导致黄疸、肝功能衰竭;凝血功能紊乱,出现全身出血倾向,进一步加重病情的复杂性和危险性。
除了对身体器官的直接损伤,热射病还可能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长期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不仅需要高额的医疗费用,还需要家人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照顾。许多家庭因此陷入困境,原本幸福的生活被彻底打乱。
老人、儿童、孕妇、肥胖者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的人群,是热射病高危人群,需格外注意防暑,避免单独在高温环境中活动。
热射病常常伴随以下症状:
一、体温异常:核心体温超 40℃,皮肤滚烫。
二、神经系统症状:谵妄、嗜睡,甚至昏迷;或行为怪异、出现幻觉。
三、其他症状:面色通红或惨白;出汗异常(大汗淋漓后突然无汗);头痛剧烈;反应迟缓;心跳加速、呼吸浅快;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肢体抽筋、视物模糊。
近日持续高温,多地气温突破历史极值,热射病患者数量显著上升,此类病例频发,需引起大家高度警惕。
预防热射病,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件事:
1.规避暑邪,夏季应避免在正午长时间户外活动,减少暑邪侵袭机会。中医认为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顺应自然规律作息,可增强对暑邪的抵抗力。顾护正气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以防正气耗损。
2.保持室内通风,尽可能把室温降至26℃~28℃,室内外温差控制在8℃以内。合理使用空调,不能长期开着,最好2小时~3小时关一次,保持室内通风。办公一族不要长期坐着不动,应定时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增强抵抗力。
3.饮食上宜清淡滋润,多食绿豆、西瓜、黄瓜、荷叶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之品,少食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助热生湿。
4.随身防护可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注:含酒精,驾车者慎用)、风油精等,在高温环境中出现轻微头晕、胸闷时使用,以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缓解不适。
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96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