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脂肪肝是肥胖人群的特有。但近日,一位身高165cm、体重仅50公斤的年轻女性在体检中却被诊断出中度脂肪肝,这让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这一疾病。今天,内分泌科和消化科专家共同揭开“瘦型脂肪肝”的神秘面纱。
28岁的李女士是一名职场白领,常年保持健身习惯,体重指数(BMI)始终维持在标准范围内。然而在一次常规体检中,超声检查却显示她的肝脏脂肪含量达到15%,被确诊为中度脂肪肝。“我每天运动,饮食也很清淡,怎么会得脂肪肝?”面对诊断结果,李女士充满困惑。
内分泌科主任指出:“瘦型脂肪肝的根源在于代谢异常,而非单纯的能量过剩”。主要诱因包括:
即使体重正常,若肌肉量不足、体脂率偏高,仍会出现内脏脂肪堆积。这类人群往往表现为“四肢纤细、腰腹突出”。
这是关键因素。当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时,即使体重正常,肝脏也会出现脂肪异常堆积。
最新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会影响能量代谢,导致脂肪在肝脏异常沉积。
消化科主任强调:“常规超声只能判断脂肪含量,进行代谢相关指标检测是很有必要的,包括空腹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检测,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代谢状况”。
针对瘦型脂肪肝的特点,需要采取多维度的干预策略:
通过精细化的血糖、血脂管理,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包括合理使用胰岛素增敏剂,以及针对性的血脂调节方案。
采用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方案,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达到1.2-1.5g/kg标准体重。同时强调膳食纤维的摄入,改善肠道菌群。
抗阻训练与有氧运动相结合,重点关注肌肉量的提升和体成分的优化。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配合2-3次抗阻训练。
除了体重,更要关注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和体脂率的变化。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身体成分分析。
避免极端节食,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限制果糖摄入,减少含糖饮料,特别是高果糖玉米糖浆的摄入。
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注重力量训练与有氧运动的结合,提升肌肉含量。
【专家提醒】脂肪肝已不再是肥胖者的特有。无论体重如何,都应重视肝脏健康。建议定期进行专项筛查,早发现、早干预,避免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