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是团圆欢聚的好日子。饭桌上,气氛一到,大家都难免会喝上几杯。酒能助兴,但您可知道,在我们推杯换盏、满面红光的时候,身体里有一个器官正在默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它就是我们的肝脏。
肝脏任务繁重,负责解毒、代谢、储存营养,但它有个特点:没有痛觉神经。这意味着,即使它已经受到了不小的损伤,只要还能勉强工作,它就不会“喊疼”。等到您真正感觉到肝区疼痛、浑身乏力、皮肤变黄的时候,问题往往已经比较严重了。
所以,我们不能等到肝脏“喊疼”才去关心它。如何才能提前知道喝酒有没有伤肝呢?答案就藏在每年的体检报告里。有一个指标,它对酒精的刺激特别敏感,堪称酒精伤肝的“第一报警器”,它的名字叫做γ-谷氨酰转移酶(为了方便,我们下面就叫它“GGT”)。
您可以把它想象成肝脏工厂里的一个“保安”。平时,它安安分分地待在肝细胞里。当酒精(乙醇)大量进入人体,这个“保安”就会迅速行动起来。
酒精主要靠肝脏来分解,这个解毒过程本身就会刺激肝细胞。长期或一次喝得太多,就会发生两件事:
肝细胞膜被“吵”得不得安宁,甚至受到损伤,里面的“保安”(GGT)就被挤到血液里去了。
酒精这个“不速之客”还会刺激肝脏生产更多的“保安”(GGT)。
所以,只要饮酒过量,血液里的“GGT”数量就很容易升高。而且,它非常敏感,往往比肝功能的其他指标更早出现异常。如果您的体检报告上,别的箭头都没有,唯独“GGT”这一个指标悄悄升高了,您就需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就是酒精给您肝脏留下的“早期警告信号”。
肝损伤不是一天发生的,它像爬楼梯一样,一步比一步严重:
这是最早期的阶段。肝脏细胞里开始堆积多余的脂肪,像个被油泡着的鹅肝。
身体感觉:这个阶段大多数人根本没感觉,顶多就是偶尔觉得有点累,很容易被忽略。或者吃饱饭后觉得右上腹有点胀满感。

体检信号:“GGT”很可能已经开始升高,同时,做肝脏B超检查,报告上会写着“脂肪肝”。这是非常重要的逆转时机!
如果继续喝,就会进入这一步。肝脏不仅油多,还开始发炎、坏死。
身体感觉:这时症状就藏不住了。会感到明显的乏力、食欲不振、看到油腻的东西就恶心,甚至会发现白眼珠和皮肤都开始变黄(黄疸),小便颜色像浓茶一样。
体检信号:这个时候,不光“GGT”会很高,其他的肝功能指标,像转氨酶也会明显“爆表”。
这是最危险的阶段。长期的炎症和损伤,让柔软的肝脏组织像被疤痕组织替换了,肝脏变得又硬又小。
身体感觉:会出现肚子变大(里面有腹水)、小腿浮肿、皮肤有蜘蛛一样的红痣、牙龈容易出血等严重问题。到这个阶段,病情就很难逆转了,治疗起来非常棘手。
了解了风险,我们要学会更聪明、更健康地喝酒。
成年男性一天摄入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换算成常见的酒,大约是:啤酒不要超过一罐(750毫升),红酒不要超过一杯(250毫升),高度白酒最好不要超过一两半(75毫升)。
女性对酒精的耐受更差,摄入量应该比男性更少。
喝酒前,先“垫底”:千万不要空着肚子喝酒!喝酒前一定要先吃些主食(如米饭、馒头)和菜肴,给胃铺上一层“保护垫”,可以大大减慢酒精的吸收速度。
喝酒时,多喝水:边喝酒边喝白开水,能帮助稀释酒精,并促进尿液排出,让酒精快点离开身体。
选对“下酒菜”:多吃一些蔬菜、豆制品和瘦肉,它们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有助于保护肝脏。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酒后第二天,饮食要清淡:喝点粥,吃些蔬菜水果,让疲惫的肝脏好好休息一下。
保证充足睡眠:睡眠期间是肝脏自我修复的最佳时间。
切忌“透一透”:很多人觉得第二天喝点酒能缓解难受,这是绝对错误的!这只会对肝脏造成持续的伤害。
如果您有长期饮酒的习惯,或者近期应酬较多,那么每年体检时,一定要特别关注“肝功能”(尤其是GGT这个指标)和“腹部B超”(看有没有脂肪肝)。
把体检报告保存好,每年对比一下这些指标的变化。如果“GGT”持续升高,那就是身体在给您发出最明确的危险信号,提醒您必须做出改变了。
酒是别人的,肝是自己的。佳节欢聚,情谊第一,健康至上。别让今天的尽兴,成为明天健康的代价。学会读懂身体发出的信号,特别是体检报告上那个“沉默的报警器”,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