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尴尬经历:饭后打个不停的饱嗝,想尽办法却无法停止。大多数人认为打嗝只是小事一桩,但它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
打嗝,医学上称为「呃逆」,是膈肌不自主地突然收缩,导致声门突然关闭,发出那种熟悉的「嗝」声。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射,通常由饮食过快、过饱、摄入碳酸饮料或过热食物引起。大多数打嗝会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自行消失。

虽然大多数打嗝无害,但某些情况下,持续不停的打嗝可能是疾病的信号:
如果打嗝持续超过48小时,医学上称为「持续性打嗝」;超过1个月则是「难治性打嗝」。这可能需要医疗干预。
胸痛、腹痛或吞咽困难;反酸、烧心感;无故体重减轻;气短或呼吸困难。
1.胃食管反流病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多发性硬化)
3.代谢紊乱(如糖尿病、肾功能不全)
4.膈肌附近器官问题(如肺炎、心包炎)
在导致顽固性、难以停止的打嗝的众多原因中,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是最常见且最容易被忽视的元凶之一。它远不止是偶尔的“烧心”,而是一种需要认真对待的慢性疾病。
我们的胃和食管之间有一个重要的“阀门”??食管下括约肌(LES)。正常情况下,当我们吞咽时,这个肌肉环会放松,让食物进入胃里,然后立刻收缩关闭,防止胃里的食物和胃酸“倒灌”回食管。

而当这个“阀门”变得松弛、关闭不严时,问题就来了。胃里的强酸性内容物(包括胃酸、消化酶甚至胆汁)就会不受控制地反流到食管中。食管内壁不像胃有一层保护膜,无法承受胃酸的腐蚀,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

打嗝(呃逆) 就是其中一个常见但容易被忽略的症状。反流的物质会刺激膈肌和迷走神经,而膈肌正好是打嗝反射的“启动器”,这种持续的刺激就会导致饱嗝停不下来。
胃食管反流病的表现多种多样,可分为典型症状和非典型症状:
1.烧心: 胸口后或上腹部有灼烧感,是最常见的症状。
2.反流: 感觉酸性的液体或食物涌到喉咙或口腔,有时甚至会引发突然的呛咳。
1.慢性咳嗽:尤其是夜间平躺后,反流物刺激咽喉和气道所致。
2.咽喉不适:感觉喉咙有异物感(癔球症)、声音嘶哑、喉咙痛。
3.哮喘样症状:反流可能诱发或加重哮喘,导致喘息、气急。
4.胸痛:疼痛感甚至可能与心绞痛混淆,需要医生仔细鉴别。
5.牙齿腐蚀:反流上来的胃酸会腐蚀牙釉质。
如果对反流症状长期置之不理,持续被胃酸浸泡的食管会发生病变,可能导致:
反复损伤和修复导致食管瘢痕性狭窄,使吞咽固体食物变得困难。
巴雷特食管(Barrett's esophagus):这是最重要的一种并发症。为抵抗胃酸,食管下段的黏膜细胞被迫变成了更耐酸的、类似肠道的细胞。这是一种癌前病变,会显著增加患食管腺癌的风险。
胃食管反流是一种慢性病,管理需要“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双管齐下。
避免或减少摄入高脂肪食物、巧克力、咖啡、浓茶、辛辣食物、柑橘类水果、洋葱、大蒜等容易诱发反流的食物。
饭后不要立即躺下,保持站立或散步。睡前3小时内不进食。
不是垫高枕头,而是将整个床头抬高15~20厘米,利用重力减少夜间反流。
如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治疗GERD最有效的药物,能显著减少胃酸分泌,让受损的食管黏膜得以修复。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如铝碳酸镁等,能快速中和胃酸,缓解临时症状,但作用短暂。
如果您经常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
1.每周出现两次以上烧心或反流。
2.生活方式调整后仍无改善。
3.出现“警报症状”:如吞咽疼痛、吞咽困难、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贫血、呕血或黑便。
4.顽固性的打嗝、咳嗽、哮喘等症状,找不到其他原因。
一旦出现警报症状,务必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胃镜检查,以明确食管损伤的程度并排除巴雷特食管或更严重的病变。
如果您饱嗝停不下来,并伴有烧心、反酸、慢性咳嗽等任何症状,都应该考虑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能性。它不是一个可以硬扛的小毛病,而是需要科学管理和规范治疗的慢性疾病。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