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数十年,全球癌症死亡人数可能迎来大幅增长。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项权威研究得出的共同结论,为大众健康敲响警钟。不过,我们无需被动接受这一趋势,一份简单易执行的 “12 少 12 多” 生活指南,就能帮你把患癌风险降到最低。

2025 年 9 月《柳叶刀》的研究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约 1850 万例,死亡人数约 1040 万。按照当前趋势,到 2050 年,新发病例预计将增至 3050 万,死亡人数或将攀升至 1860 万,增幅分别达 60.7% 和 74.5%。其中,发病率前三的癌症为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死亡率前三则是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
这一警示并非孤例。2024 年《JAMA 网络开放》期刊的研究指出,与 2022 年相比,2050 年全球癌症新发和死亡人数可能分别激增 77% 和 90%。同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也预测,2050 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将突破 3500 万例,较 2022 年增幅同样达 77%。
值得庆幸的是,癌症高发并非无法应对。研究表明,2023 年全球约 41.7% 的癌症死亡可归因于可改变的风险因素。这意味着,只要主动干预这些因素,我们就能有效扭转局面,大幅降低患癌概率。《英国医学杂志·肿瘤学》的研究进一步指出,50 岁以下人群常见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集中在高红肉高盐饮食、蔬果牛奶摄入不足、烟酒不离身、缺乏运动以及肥胖高血糖这几方面。针对这些风险,“12 少 12 多” 指南能提供精准应对方案。
保持 “八分饱” 的饮食习惯,按时进餐,避免因过度饥饿引发暴饮暴食,从而预防肥胖相关癌症。
高盐饮食会增加胃癌风险,做饭时少放盐和高盐调味品,用葱、姜、蒜等天然食材提味,选择低钠盐也需控制用量。
久放食物易滋生霉菌和毒素,即使外观无霉斑也可能有害,选购新鲜食材,尽量吃完每顿饭菜,减少剩菜。
烟酒是癌症的 “催化剂”,最安全的摄入量为 0。茶叶中的儿茶素能抗氧化、抑炎症,其中绿茶、白茶等不发酵或轻发酵茶的防癌效果更佳。
猪、牛、羊等红肉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过量食用不利健康;鸡、鸭、鱼等白肉脂肪少、蛋白质优质,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高温油炸会产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日常烹饪优先选择炖、煮、蒸、凉拌等健康方式。
熏烤过程中易产生有害物,清蒸、红烧等方式能更好地保留食材营养,降低健康风险。
长期摄入超过 65℃的烫食、烫饮会损伤食道黏膜,食物上桌后晾至适宜温度再食用。
玉米、小米、燕麦等杂粮富含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相比精制谷物,更能帮助控制血糖、改善肠道环境。
久坐不动会增加患癌风险,运动不仅能提升整体健康水平,还能释放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物质,为身体营造 “抑癌环境”。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至关重要,成年人每天应保证 6-8 小时睡眠,且尽量不要开灯睡觉,减少对身体的潜在影响。
良好的情绪是预防癌症的 “无形良药”,保持乐观心态,能帮助维持规律的生活节奏,增强身体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