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南山院士曾经指出,午睡乃是一天当中恢复精力的关键节点。适度的午睡能够使人在下午精力充沛,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然而,午睡虽有益处,但若未能遵循规范,反而可能给健康带来不利影响。近些年来的诸多研究显示,不恰当的午睡习惯或许和心衰等健康问题存在一定关联。
如今,午睡已成为许多人的习惯,其不仅能够消除身体的疲劳感,还有助于增强记忆力,对心脑血管健康也大有益处。但需要注意的是,午睡时长至关重要。权威期刊《JAHA》曾针对 1140 名平均年龄为 80.7 岁的老年人展开研究,并进行了长达 14 年的跟踪调查,对他们的午睡习惯进行了详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午睡时长在30~60 分钟的人群,心衰风险或许会增加 68%~111%;而午睡超过 60 分钟的人群,心衰风险相较午睡30~60 分钟的人群还要高出 26%。这充分说明,午睡时间越长,心衰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此外,还有研究发现,午睡超过 1 小时的人群,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风险要比午睡不超过 1 小时的人群高出 40%。所以,建议将午睡时间控制在15~20 分钟,且尽量在下午 3 点之前进行,如此方能收获最佳的健康成效。
尽管对于午睡的看法众说纷纭,但相关研究显示,长期午睡的人群在健康方面可能具有显著的优势。
在血压调节方面,经常午睡的人群,其血压下降的幅度更为显著。
从减轻焦虑的角度来看,午睡能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进而减轻压力与负面情绪,有利于情绪的良好调节。
就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而言,数据表明,偶尔午睡的人群与从不午睡的人群相比,其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能够降低 48%。每周午睡 3 次以上且每次不超过半小时的人群,心脏病风险可降低 37%。
在大脑健康方面,研究发现,有午睡习惯的人群,脑容量更大,衰老速度相比不午睡的人群要慢 2.6 至 6.5 岁。
虽说适度的午睡对老年人好处多多,但 55 岁以上的人士在午睡时需留意以下“四不要”:
首先,部分人群不适合午睡,例如血液黏稠度高、体重超标的人群,以及低血压患者,因为午睡可能会加大脑供血不足的风险。
其次,午睡醒来后切勿立刻起身,由于醒来后心率和血压的恢复相对较慢,突然站立容易导致头晕,最好先静坐3~5 分钟,然后再起身。
再者,不要在餐后马上入睡,午餐后的消化过程需要血液供应,如果立即入睡,可能会致使血液循环不畅,引发消化不良。
最后,应避免趴着睡,趴着睡容易造成颈部不适和胃部问题,倘若必须趴着睡,应当将枕头垫高,以保持舒适的姿势。
总之,合适的午睡时长与正确的午睡姿势对健康极为重要。掌握科学的午睡方法有助于保持身体的良好状态。倘若不适合午睡,选择闭目养神也能够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96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