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病夏治”是我国中医药治疗中的特色疗法,来源于《黄帝内经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养生理论,即顺应自然界的生化特性进行养生,是中医学“天人相应”的养生思想与“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的具体运用。
简单来说,就是运用中医的特色疗法,在夏天进行预防性的调理,以缓解一些冬季好发病的发作。
肺主皮毛,“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为邪侵,尤以小儿、老年人最易受邪。与肺脏有关的呼吸疾病,适合且需要冬病夏治,包括了支气管炎、哮喘、咽炎、扁桃体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肿、肺结核等。
许多妇科疾病都属于“虚”“寒”的长期症状,适宜冬病夏治,祛除体内阴寒,舒经通络,温化寒湿,活血化瘀,从而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改善虚寒,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不孕症等。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结肠炎等也十分适合冬病夏治,通过夏季调理,补益脾肺,调节脏腑,刺激经络,改善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力,根本上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作。

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致风湿骨关节病,中医统称“痹症”,此类症状多在冬季受寒时发作,病情反复,尤其需要冬病夏治,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胃脘痛虚寒证为多,调理宜温通调补。用针灸等法刺激穴位,可激发正气,缓解疼痛,减少来年冬季发作次数。适合冬病夏治的胃肠道疾病主要有: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
“三伏贴”选穴取定喘、肺俞、膈俞、脾俞、肾俞、膻中、天突等穴位,辨证选穴后,艾灸所选穴位后进行中药穴位贴敷,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对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气虚反复感冒、长期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免疫力低下等病症疗效显著。
“三伏灸”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艾灸,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通过灸疗令阳气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的气血直达病处,标本兼治。对治疗痛经、月经不调、妇科炎症、肩周炎、颈椎病、骨质增生、胃痛、胃炎、咽炎、气管炎、哮喘等病症具有显著疗效。

夏季人体极易耗伤阴液,体内湿热加重,从而出现心烦、口舌生疮、头晕脑胀等症状,同时夏又主“心”,心火旺容易造成“肺虚肾亏”。此时进补应以清补为主,以补而不腻之品,先清体内毒素,疏通经络,修复脏腑,然后再扶正固本、滋阴补气、养胃生津,使人体阴阳得以平衡,达到健康的状态。与冬令膏方相比,夏令膏方更适宜亚健康人群和气管炎、哮喘、关节炎等慢性病患者。这些患者绝大多数属于脾肾亏虚、气血不足,故在夏令膏方调补中采用益气补肾、健脾化湿、理气活血、调和阴阳之法,往往能够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