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也是秋季第3个节气。
农历言:“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
白露过后,夜里空气中的水汽遇冷结成细小的水滴 ,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祭禹王
禹王是传说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渔民称为“水路之神”。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都会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清明、白露春秋两祭规模为最大。
吃龙眼
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白露茶
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茶客们的喜爱。
白露米酒
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资兴兴宁、三都、寥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接人待客必喝“白露米酒”。
吃番薯
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白露饮食
白露是整个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过了白露,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秋燥”。”所以白露在饮食调节上宜以清淡为主。建议多吃梨、银耳、蜂蜜、百合、枸杞、萝卜、豆制品等,以益胃生津;也可熬银耳粥、芝麻粥、红枣粥、玉米粥,以滋阴润燥。
功效:除烦开胃,益脾补心。
应用:适用于肺热咳嗽,烦躁口渴,食欲不振等症。
制法:洗净捣汁或蒸食。
食用方法:捣汁饮服或佐餐食用。
解说:藕味甘,性平,无毒,入心经、脾经、胃经。《本草纲目》上说:藕适用于热渴,散留血,生肌。久服令人心欢。《大明》也提到:捣汁服,止闷、除烦、开胃,治霍乱,破产后血闷。孟诜说:产后忌生冷,独藕不忌,谓其能散瘀血也。意思是藕能够入心经、脾经,消淤清热,使血气贯通。
2. 黄豆
功效:健脾宽中,润燥消水。
应用:适用于疳积泻痢,妊娠中毒,疮痈肿毒等。
制法:做成熟食、豆浆服用,或研末外敷。
食用方法:佐餐食用。
解说:黄豆味甘,性平,入脾、大肠经。黄豆含丰富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成分,被称为豆中之王,在质量上可与动物蛋白相比,而且对预防小儿佝偻病和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很有益。黄豆中所含的铁,量多而且易于吸收。经常食用黄豆可以降低人体胆固醇。
1.防秋冻受凉,勤泡脚养肾:
中医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也就是说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
养生专家建议,从白露起,应注意补养肾气。坚持晚上用温水泡脚,泡脚的同时把耳朵搓热,因为肾开窍于耳。
2.防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发生:
白露时节,秋高气爽,外出一定要防护鼻腔疾病。
过敏引发的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的食物,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3.滋阴润肺,防秋燥: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喜润不喜燥”,所以白露季节不能一味进补。
4.多运动,提高耐寒能力:
白露时节,秋高气爽,比较适合户外运动,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心肺和耐寒能力。
白露到,秋意浓。
不管日子有多忙,
也要记得忙里偷闲。
喝一杯白露茶,
捧一碗养颜汤,润心润肺。
露从今夜白,
在初秋温情悠长的岁月里,
愿有人问你粥可暖,
愿有人与你立黄昏。
早出晚归,湿气渐重,
白露已至,
愿诸君勿忘添衣。
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96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