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年,发生猝死的人越来越多,如经常有相关的话题,某年轻的女性因为连续加班熬夜而猝死。如今,它不再是中老年要注意的问题,年轻人同样应引起高度重视。
对于“猝死”的定义,其明确的是,即使平时身体健康或看起来健康的人,在短时间之内出现出乎意料的死亡。也就是说,在发生猝死之前,几乎可以被认为是一名身体健康的人。
但因为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如在猝死中十分常见的心源性猝死。该情况是因为心脏的原因导致的常见死亡原因,如果及时进行心肺复苏,便可挽救患者的生命。
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因心源性疾病导致的猝死,在每10万人中可占41.84万人,而在全世界中,我国人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概率最高。
在这里需要高度警惕的年轻人,诱发因素上,应积极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喝酒、精神高度紧张、过度熬夜、过度锻炼,自身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危险诱因。
除此以外,对于非心源性猝死的人,在与身体因素上,不涉及外部诱因上,你需要注意的是这2种信号,是在向你报警!
虽然在临床上发现,有1/3左右的人,在猝死之前没有任何临床表现,但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发现潜在危险因素的。
早期心慌、头晕的人:
对于本身就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人,尤其劳累后经常心慌、头晕的人,但在早期没有用药,打算忍一忍风平浪静的人,恰恰是因为忽视前期的信号,进而增加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概率。
所以,有血压高危险因素的人,一定要积极控制血压水平,切勿影响心脏的健康。
早期胃痛的人:
也许你也不把胃痛当回事儿,恰恰是因为这种小毛病,在你每次发生胃病之后,服用相关药物还能偶尔的缓解。在这种情况下,重视身体健康要注意心肌是否缺血。
在临床上,虽然心肌缺血不是一种疾病,但也是病理的状态,多与冠状动脉狭窄有关。而在心源性猝死的病因上,有50%~80%的概率都是来自冠状性猝死。
也就是说,对于本身有冠心病的人群,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险,要比无疾病的人,高出至少一半的概率,要当心了。
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96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