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压是参与循环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影响血压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血管弹性、体位、年龄、心脏跳动频率、心律、肥胖程度等。
与体温相似,血压也呈现一定的周期性,一天中,多数人会在6:00~8:00和16:00-18:00这两个时间段达到高峰。而血压高峰期,也是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峰期,必须提前做好防范。
下面我们具体解释一下人体血压波动情况及发现2个高峰时间段的意义。
曾经有人对多人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人的血压处于持续波动中。
其中约有70%人的血压在6:00~8:00点比较高,然后逐渐下降,在13:00左右降到最低;然后又开始上升,在16:00~18:00达到一天中血压最高值后开始下降,多数在0:00~1:00降到低值后开始上升。
通过对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析,可知多数人都存在两个血压高峰期,那么这两个高峰期有什么意义?
实际上,熟记高峰期时间段非常重要,因为它对高血压诊断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了解高峰期可以及时发现早期高血压,要知道高血压的诊断是按照体内血压最高值计算的,只要收缩压高于140mmHg,或者舒张压高于90mmHg,就可诊断为高血压。
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在其他时间段测量,不容易发现高血压,而如果在这两个血压较高的时间段测量,就容易发现血压是否高。
所以说两个血压高峰期是最容易判断是否有高血压的时间段,如果在6~8点或者16:00~18:00测血压,就能做到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高血压并发症常见的包括心梗、脑出血、肾损害、高血压危象等,与血压数值过高有关。而这两个时间段血压最高,是高血压常见并发症的好发时间段,一定要做好监测和预防。
具体来说可以做到两点:
第一点是这两个时间段要减少运动、保持心情放松、避免劳累。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我们不建议各位晨跑。如果真的想要锻炼,可以下午两点到四点这个时间段去运动,以免发生脑心血管意外。
第二点是强化自我监测。如果在这两个时间段,自己出现头晕、搏动性头痛、头蒙、心痛,就一定要及时就医,以预防急性并发症。
服用降压药的目的就是降低血压,让其尽量维持在正常水平,所以对服药时间特别讲究,一般来说,最好在血压达到高峰的半个小时前服药。
因为只有这样药物经过分解吸收,才会在血压最高时,发挥最佳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医生要求高血压患者在早晨和晚上服药的原因。
所以,大家早晨起床后,一定要及时服用降压药,通过服药能够将血压高峰抑制,尽可能的保持血压平稳。
综上所述,人的血压并非一成不变,每个时间段测得的血压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上午6:00~8:00点或者16:00~18:00血压最高,大家最好在这两个时间段监测血压,以及时发现早期高血压并及早干预。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每个人的血压波动情况不尽相同,最好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来发现自己的血压高峰时间段。
而对于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来说,更要熟记这两个时间段,并用来指导自己日常血压控制,比如要做到在高峰期前半个小时提前服用药物、保持心情放松、减少剧烈活动等以尽量降低血压波动等,以预防心脑血管意外。
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96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