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随着三伏天临近,一年中最热、阳气最盛的时节即将到来。中医认为,此时人体阳气浮于外而旺于内,气血流通加速,毛孔舒张,正是“冬病夏治”的黄金期??借助自然与人体的阳气合力,温补体内虚寒,驱散潜藏病灶,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其中,三伏贴、艾灸、热灸膏等传统中医疗法,便是“冬病夏治”的经典手段。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最广为人知的疗法,以“天人相应”为理论基础,在三伏天的特定时段,将温热性中药制成药膏,贴敷于颈肩腰腹等关键穴位(如大椎、肺俞、脾俞、肾俞等),通过药物刺激与节气阳气的双重作用,温通经络、散寒除湿。
适用人群:三伏贴尤其适合秋冬易发作的“寒证”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哮喘、反复感冒、风湿关节痛、畏寒怕冷等。
原理:三伏天阳气最盛,皮肤渗透力强,药物能更易透过穴位进入经络,驱散体内积寒,调整脏腑功能,从根源减少冬季发病频率。
今年三伏的时间只有短短的30天(往年有40天),请大家一定要抓住这波“借天力养身体”的机会。7月20日(初伏当天)正式开贴。
温馨提示:三伏贴贴敷前无需空腹,若有皮肤过敏、孕妇等特殊情况,可提前咨询医生判断是否适合贴敷。三伏贴在贴敷期间要忌生冷、辛辣、海鲜及发物,避免贪凉直吹空调;皮肤敏感者需提前咨询医师,控制贴敷时间以防起泡。
艾灸以艾草为媒介,通过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借“火”之力温通阳气、驱散寒邪,是三伏天补阳养生的核心手段。《黄帝内经》有云:“春夏养阳”,三伏艾灸正是顺应时节,通过补养阳气增强人体免疫力。
推荐穴位:
关元穴(肚脐下3寸):
补元气、固肾精,改善手脚冰凉、体质虚弱;
足三里穴(膝盖下3寸):
健脾胃、促消化,缓解夏季暑湿困脾导致的腹胀、乏力;
命门穴(后腰正中):
温肾壮阳,针对腰膝酸软、畏寒腹泻等问题。
相比药物,艾灸更侧重“以阳克阴”,通过持续温热效应激活经络气血,适合长期受虚寒困扰、阳气不足人群,且操作温和,老少皆宜。
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96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