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大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者,往往出血量大、病情凶险,首次出血死亡率可达25%~40%。科学应对和系统预防,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特点包括:
1.呕血为主,常呈大量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液,有时伴血块。
2.黑便(柏油样便),尤其在胃底静脉出血早期可能仅有黑便。

3.出血量大、速度快,可迅速导致休克、意识模糊。
胃静脉曲张出血往往比食管静脉出血更严重,因血管更粗、出血更猛,且早期可能仅表现为黑便,容易延误救治。
患者应尽量保持平静,避免紧张,家属需冷静协助,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尽快将患者送至具备急诊内镜、介入治疗及输血条件的医院。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液、输血,维持血压和生命体征。尽早进行胃镜检查,明确出血点。
若内镜效果不佳,可行TIPS手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通过支架降低门静脉压力;无条件开展内镜或TIPS的基层医院,可采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为转院争取时间。

出血后肠道积血分解产生血氨,易诱发肝性脑病(肝昏迷)。因此患者即使止血成功,也需:
1.尽快清除肠道积血
2.预防性使用降血氨药物
3.密切观察神志状态
一旦发生过出血,复发风险极高,必须进行系统性的二级预防:
常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卡维地洛,但禁用于大量腹水或低血压患者。
出血后1~2个月应复查胃镜,必要时重复治疗;直至曲张静脉基本消失。
对于已知肝硬化但尚未出血的患者,应积极进行一级预防,防患于未然:
1.定期胃镜检查,评估静脉曲张程度。

2.中度以上曲张可考虑药物预防:如卡维地洛。
3.内镜治疗:套扎或硬化剂注射。
肝硬化患者应避免以下行为,以免诱发破裂出血:
1.剧烈运动、过度劳累。
2.用力排便(可诱发腹腔压力骤增)。

3.饮酒、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
4.建议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突然增加腹压的动作。
突发呕血或黑便,立即送医;首诊医院需具备内镜和介入能力;止血后需防肝性脑病,清除积血+降血氨;发生过出血者,必须药物+内镜双管齐下防复发;未出血者应定期检查,早干预、防首次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