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与普通胃病的核心区别在于症状隐匿性、进展规律和生物学本质,以下是科学对比及关键警示信号:
普通胃病(胃炎/胃溃疡):
疼痛有规律(如胃溃疡多为饭后1小时痛,十二指肠溃疡为空腹痛)。服用抑酸药可缓解。
早期胃癌:
疼痛无规律且持续加重,夜间痛醒,胃药效果变差甚至无效。位置从局部扩散至全上腹(如“心窝钝痛”)。
普通胃病:
食欲减退但体重波动小,症状缓解后恢复。
早期胃癌:
短期体重骤降(1~2个月无诱因减重≥5公斤);早饱感(吃两口即腹胀如塞棉花),厌恶油腻肉类。
普通胃病:
出血多为急性(如糜烂性胃炎),量少易止。
早期胃癌:
持续性黑便(柏油样,排除猪血/铁剂影响);呕血物呈咖啡渣状,便潜血持续阳性。
普通胃病:
病程反复但可控,调理或用药后缓解。

早期胃癌:
症状持续≥2周并逐渐加重,常规治疗无效。
普通胃病少见乏力、贫血;
早期胃癌常伴:
顽固性疲劳、头晕(肿瘤消耗营养);
补铁无效的贫血(血红蛋白<90g/L);
持续低烧(37.2°C~37.5°C)。

胃镜是唯一确诊手段:
早期胃癌胃镜下可见黏膜糜烂、微小溃疡或异常增生,确诊需病理活检。
普通胃病仅显示炎症或溃疡,无癌细胞。
高危人群筛查建议:
治疗与预后差异:
内镜下微创手术(ESD)切除后,5年生存率>90%;延误至晚期则生存率<20%。
若同时出现以下任意两项,72小时内需胃镜检查:
上腹疼痛无规律 + 体重骤降;
持续黑便/呕血 + 乏力贫血;
早饱厌食 + 年龄≥40岁或有家族史。
80%早期胃癌无症状或似胃炎,仅胃镜可识别。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34%胃癌风险。

年轻人非豁免群体:
35岁以下胃癌占比升至12%,熬夜/外卖/压力是主因。
健康无小事,胃部不适超过两周??无论多轻微,请主动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