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健康(体检)广场LOGO
工作日 07:30-16:30
 
当前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健康管家 | 详细

小心!跟风“趾压板超慢跑”,脚底出血!这几类人千万别尝试

发表时间: 2025-11-06 15:46:21 PV 34 次
 
TAG标签:   健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健身变伤身,这样的锻炼方式太危险。


近日,上海一网友看到网络上流行的“趾压板超慢跑”和“踩趾压板助眠”视频后,忍不住跟风尝试。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当她忍痛踩到20分钟时,脚底突然出血。经检查,她的脚底产生大面积血泡且有的已磨破,最后只能拄拐踮脚行走。


640.jpg


医生介绍,部分趾压板存在设计或材质问题,可能刺伤肌肤或足底。而部分人锻炼方式欠佳且过于激进,也可能造成损伤。这一事件为广大健身爱好者敲响了警钟。


趾压板,为何成为“伤脚利器”?

趾压板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的穴位按摩理论。其表面的凸起原本是为了刺激足底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然而,当这种本应温和的健身方式被过度追捧,危险也随之而来。



材质隐患不容忽视:

市面上部分趾压板存在设计缺陷或材质问题,凸起过于尖锐,或者材质过硬,直接刺伤肌肤。特别是价格低廉、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安全隐患更大。



使用方式极其重要:

很多人误以为越痛效果越好,盲目忍痛锻炼,却不知这已经超出了足底的承受范围。足底皮肤虽然粗糙,但其下的软组织十分脆弱,过度压迫会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出血。


640 (1).jpg


这些人群,请远离趾压板!

医生特别强调,以下人群不适合用趾压板进行锻炼:



糖尿病患者:

这是最需要警惕的群体。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足部感觉减退,对疼痛不敏感,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受伤。同时,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差,微小的损伤也可能导致感染、溃烂,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



有足部疾病患者:

如扁平足、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等人群,使用趾压板可能加重原有病情,导致更严重的足部损伤。


640 (2).jpg



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足底脂肪垫变薄,缓冲能力下降,骨质疏松问题普遍。使用趾压板容易造成足部骨骼和软组织损伤。



血液循环障碍患者:

下肢血管疾病患者使用趾压板可能加重局部组织缺血,导致不良后果。


640 (3).jpg


安全使用趾压板的三大准则

想通过趾压板锻炼,除了不盲目跟风,还要特别注意方式和时长:



避免剧烈运动:

在趾压板上不做剧烈跑跳动作。趾压板的设计初衷是用于静态或缓慢的动态刺激,而非高强度训练。温和的步行或站立已能起到刺激作用。



控制锻炼时长:

将每次锻炼的时长控制在10~15分钟,达到刺激脚掌的目的即可。对于有骨质疏松或关节退化的人,时间还要再缩短,避免脚部负担过重。切忌“忍痛坚持”,那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



拒绝盲目忍痛:

若感到明显刺痛或红肿不适,一定要立即停止。有效的足底刺激应该是酸胀感而非锐痛,疼痛程度应在可接受范围内。


640 (4).jpg


足部健康,从温和护理开始

其实,想要促进足部健康,不一定要通过“自虐”式的趾压板锻炼。还有许多温和且有效的方法:



温水泡脚:

40℃左右的温水泡脚15~20分钟,可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放松身心。



毛巾伸展:

坐姿,用毛巾套住前脚掌,轻轻向身体方向拉,保持30秒,重复3次。这个动作能有效伸展足底筋膜。


640 (5).jpg



足底按摩:

用手或网球在平坦的硬地面上轻轻滚动,既能刺激足底,又可控力度。



选择合适鞋袜:

穿着有良好足弓支撑和缓冲功能的鞋子,避免过紧的袜子,为双足提供舒适环境。


健身方式多种多样,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尝试任何新的健身潮流前,请务必了解相关风险,特别是本身有健康问题的人群,最好先咨询专业医生或康复师的意见。


640 (6).jpg


健康生活不是盲目跟风,而是科学选择。别让健身变“伤身”,保护好我们的双足,才能走更远的路。


上一篇   癌症面前,男女命运为何天差地别?这份体检指南帮你打破“性别魔咒”
下一篇   对不起!没有下一篇了...
 
最新公告| 公司介绍 | 专家团队 | 合作网站 | 企业邮箱 | 赣ICP备13007198号-1
江西中科健康体检中心@版权所有    赣公网安备 36010202000308号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1288号